档案

Archive for 2008年9月

转载和评论胡海:关于孩子教育

9月 27, 2008 1条评论

YT — 胡海先生的想法中融合的进化论,心理学及他的留学经历,与我相近。一直很想对自己经历过的教育发些感慨,就转了这篇来。

“能否指教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

我不知道我凭什么有资格指教别人如何教育孩子。经常会奇怪媒体上经常会请一些名人谈他们如何教育孩子。这些名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可能确有过人之处,但在孩子教育上凭什么说他们比我们更在行呢?也许请他们的父母来说说还更说得过去。不过孩子教育正好是我关心的话题,也看了一些书,也就姑且说说吧。

市面上各种儿童教育“专家”很多,但他们的建议绝大多数都是想当然,自己拍脑袋想出来,很少有严谨的科学支持依据,而且经常会相互矛盾。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大量研究显示(包括对从小被分开的同卵双胞胎,被领养孩子的跟踪研究),最明显、最得到认同的一个结认是:孩子的性格、能力,至少有一半左右,是由遗传决定的,也就是说是天生的。其他的一半,主要是社会接触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父母教育方法的影响,即使有的话,也非常小(有的研究人员认为不超过5%),远远比不上孩子所结交的朋友对他们的影响。

YT — 小孩的未来,有他的天生能力与他的时代所要求的能力是否先匹配的问题。一味认为越聪明越好是片面的。

 YT —  一百万年前,跑得快,体格健壮的天性的小孩具有优势;50年前,顺从的吃香;20年前,记忆力好,听话的孩子童年阴影少点;将来,谁知道什么性格能力又占到优势。 但是,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孩子总是更好点。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不重要。恰恰相反,许多研究显示,孩子未来的收入、社会地位,与父母的收入与社会地位,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法官的儿子始终是法官,贼的儿子始终是贼。”)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的孩子,其未来的前景明显地受负面影响。但如果你有正常的家庭,给孩子以正常的关爱,那现有的证据显示,你怎么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形成,几乎没有影响。你是怎样的人(你的基因、财富、地位)起了很大的影响,但你怎么做(你的教育方法)则影响很小。

YT — 孩子的性格能力固然是天生遗传的,决定哪些孩子的天性值得开发却是父母的事。试想如果姚明的父母决定发展姚明的钢琴能力,因为朗朗成了名;或者朗朗的父母每天逼朗朗打兰球。 你是怎样的人可以影响你可以提供的条件,以及你对孩子的未来的规划。

所以,我所遵循的教育孩子的原则就是:认识到自己影响力的局限性,顺其自然,相信自己的直觉。我承认,我在被孩子弄得极度恼怒时(相信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会有这种经历),也会动手打孩子(幸好这在中国还不是犯罪)。虽然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好的做法,但我也不相信打几下孩子会对孩子产生什么长期的不利影响。就我所知道的被自己的父母打过的成年人,包括我自己,似乎并没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如果这种本能的冲动真地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的话,我相信这种本能早就被进化所淘汰了。因此,我相信我们大多数对孩子本能的反应,应该是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大的不利影响的。(研究似乎也显示,孩子是否经常被打与其学习成绩没有相关性。)

YT — 大部分家长无法认识到自己影响力的局限,总以为自己可以“掌握”和“控制”自己的孩子。

孩子总是无辜的。他们调皮也好,不听话也好,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家长总以为他们的这些行为,是孩子“主观”对自己权威的挑衅。

打孩子的不利影响,是不会“显示”的很明显的。 打孩子总会在心理上给孩子留下看不见的伤疤,比如,讨厌考试,讨厌读书,讨厌某种学习。

 

当然,我们目前所具有的教育孩子的本能,是在与我们目前有很大不同的原始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未必完全适合当今的社会。比如,尽管我们的祖先和我们一样关爱自己的孩子,但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花大量时间管束孩子,不可能如此充分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因此,尽管本能可能相同,但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可能不同。

另一个我想到的明显不同之处是,我们本能的/传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家长式/指令式的。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我们的孩子学会的是如何顺从/讨好权威,如何对下属施加权威/指令。这在人类长期等级性强/等级变化小的社会中相当有用。但随着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以财富/交换为基础,个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时,谈判/说服/影响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单纯的指令性教育难以培养这种能力。

YT — 所以,反而是家长/指令式教育失败的孩子,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更适应当今的社会。 美国的教育就更适应这种以交换,经济为基础,而不是以等级为基础的社会。

尽管如前所述父母教育方法的影响可能很小,但这并不防碍我们做尝试的努力。只要没有负面影响,哪怕只是1%的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很大的不同。而在我看,父母在教育方法上需要与本能的反应有所不同,有意识地去注意教育方法的地方主要在于:(1)让孩子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有更多自己尝试/学习的机会;(2)更多地以谈判/影响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指令。 尽早地把孩子看作一个有独立意识,需要/能够为自己承担责任的人。不要以为单靠自己的指令就能让孩子改变。尽管作为家长你具有让孩子暂时服从你的权威(先做功课不看电视),但不代表孩子已形成这种行为(在没有你的监督时看电视)。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行为(通过激励等方式使孩子养成先完成必须的工作再娱乐的习惯)。

YT — 激励比惩罚是教育的两面。有效的惩罚应该体现在“限制”上。人类的小孩要到10多岁才心智健全,在此之前要限制他/她接触可能有害的环境,比如吸毒,不好的书,人等等。要更多的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小孩向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孩子认识到某件事情是“我应该做的”,而不是“父母要我做的”。这就首先要求父母自己真的有这种意识。如果你说:“吃不吃饭是你自己的事情,到时肚子饿了我不管。”那你就必须真的是这样想。孩子的观察能力异乎寻常。如果你只是嘴上这么说,而心里很紧张,孩子会知道,而不会为自己负责。

YT — 家长对小孩的天生的关心是本能,很多时候却是有害的。一种成功的教育必须要克制自己的这种本能,才能激发小孩对自己负责的习惯。

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自然结果”:不是通过父母的指令,而是让孩子自己行为的自然结果,影响他的行为。如果没有好好吃晚饭,那就要饿肚子,一直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吃东西。如果早上叫不醒,那就要上课迟到。如果回家不先做作业,那就可能没做好作业(到睡觉时间就必须睡觉),第二天交不出作业。注意!不要把结果看作对孩子的惩罚,不要说:“你看我跟你说过吧”,而是完全当成孩子自己学习的过程:如果你能接受产生的结果,那我也没意见,你可以继续你当前的行为;但如果你不能接受产生的结果,那你就必须改变当前的行为。

YT — 一个总原则,就是要让小孩更早的体会社会的规则。这样的“惩罚”是可以提倡的。

出于各种行为,很多行为的不良结果不能马上反映/孩子还认识不到有什么不好。这时,你就不得不通过制定规则,创造一个“不良结果”。孩子看不到每天不背一首古诗有什么不良后果,但你可以事先制定一个规则: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之一是要背一首古诗,如果完不成这一任务的话,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看电视/玩游戏,就不能做。注意!事先共同制定好规则,得到孩子认可(可以写下来贴在墙上)。当孩子未能完成任务时,强调其结果(不能看电视)不是父母的惩罚,而是规则的结果。

YT — 用这种激励手段会很有效。给孩子更多的“自由选择”,让孩子自己“主动选择”。

要改变孩子行为(实际是任何人的行为),正面表扬/奖励的效果要好于负面的批评/惩罚。这一点得到研究的确认。(实验显示,表扬比批评能够更有效地让孩子把垃圾扔进垃圾箱/说礼貌用语。)你也许会觉得对你的孩子批评比表扬效果更好:表扬之后往往退步,批评之后往往能进步。但这通常是一种错觉:通常你是在孩子表现特别好时表扬他,在特别不好时批评他。而根据“向常态回归”的法则,表现特别好之后,总是要差一点;表现特别不好之后,总是要好一点。(正是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

正面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还可以采取贴五角星/插红旗等精神激励方式。我曾经对儿子采取的一个方法是:每天对“吃饭”、“睡觉”、“礼貌”三个项目打分(五角星/三角/大叉),每得10个五角星可得一张“游戏卡”。凭这张游戏卡可要求玩游戏30分钟。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持续了几个月——所以需要经常更换方法,以保持新鲜感和激励的作用。

YT — 管理孩子和驯养宠物,管理公司有相近之处。一些驯兽的手段对我启发很大。比如,要用激励或惩罚在你期望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中建立有效的“联系”。

分类:教育

对美国金融走向的看法

9月 25, 2008 3 条评论

 

不听信金融专家的预言 –他们方正从来没对过,运用常识,大胆的猜上一次:

1. 美元完蛋了。美国对外欠了10兆,现在加上1两兆;加上国内欠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总共欠了50兆。美国人要不吃不喝的干上四年才能还上!美元已跌了30%;还有可能跌个50%!

2. 下一个马上破掉的泡沫在债卷市场。债卷市场的大抛售近在眼前!

3. 通货膨胀更厉害。对基础财富的需求随全球化增加;原本藏在本子上,床下的纸上财富要同时跳出来对现,通胀会在基础实物财富(食物,油)上更加厉害。

4. 股票价值一直在贬,还会一直这样下去。八年前道琼斯跟今天差不多;你把钱存银行还赚的更多;购买力相对于实物(特别是金和油),下降了70%到80%!!

5. 纸上财富的时代过去了!美元不值钱;股票不值钱;债卷不值钱;退休金不值钱;房子不值钱!实实在在的吃到肚里的,握在手里的,看的到的会越来越值钱!

6. 可以储存的实物财富只有 — 金!金会成为保值的几乎唯一途径!

7. 自然能源(太阳能,风,油)和能源股会成为下一个10年大泡沫!

分类:经济

预测美国大选

9月 22, 2008 1条评论
美国大选在希拉里认输的时候其实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将是一场毫无悬念的选战。
 
共和党更倾向于自由的市场经济,提倡减少政策干预下的经济发展,强调小政府,少税收以及鼓励个人努力;在道德观念上偏向中部保守的基督教,反对堕胎,同性恋;对外强调强权干预,所以支持者多是中部白人。
 
民主党则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倾向:大政府,大税收,有钱大家花;全民教育,全民医疗;道德上更开放,强调公民权利;对外政策相对收敛。支持者多为黑人,弱势少数群体,以及加州和纽约一些进步开放的人士,比如好莱坞和华尔街都是民主党的天下。
 
撇开候选人而言,共和党的执政更符合中上产阶级的利益。
 
可是从个人魅力和远见来说,黑人候选人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2004年党提名的演讲《无畏的希望》,几个月前费城的黑人宣言,以及前几天的提名演说,都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绝对可以记入历史,与肯理迪的“不要问你的国家能给你什么,问问你能给国家什么”,和马丁-路的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齐名,成为千古名篇。加上布什政府如此不得人心,大选结果已经是白字黑字。
 
————————
 
民主的坏处,在于每隔四年政策交替的浪费;在于大众往往做出比较愚蠢的选择(看看上两次的总统大选);在于为达成决定作出的妥协,浪费和极大的无效率。
 
而民主的好处,在于能自由的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摇摆和平衡,寻找最佳组合而不至于社会崩溃。
 
在没有民主的国家,如前苏联,东欧,如此摇摆的代价是社会的巨大变动和生产力极大的破坏。
分类:经济

转载及评论:怎么样思想独立 — 胡海

9月 22, 2008 1条评论
“应该如何扩宽信息渠道,并在保持多元的前提下,做到思想独立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的:不管你是小心求证,还是仅凭直觉或别人的观点,而得出结论,都是“你自己”做出的结论。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每个人的思想又可以说都不是完全独立的:我们自己直接的经验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不借鉴别人的经验的观点。 
 
很多自我标榜“思想独立”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其实他们的思想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独立。他们所追求的不是“正确”,而是“不同”——与主流观念不同,与传统观念不同。所以他们的观点同样是受主流/传统观念的限制,无非是方向相反吧了。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的思想是否“独立”,而是你的思想是否“正确”。直觉的、别人的判断未必就是错的。研究显示,很多时候,直觉的判断比你刻意地分析判断后的结论更准确。研究也显示,大众的整体判断往往要优于个体的判断。怪异不等于创意(很多所谓先锋“艺术家”就是靠混淆这两者来忽悠大众)。独特也不代表正确。如果你在投资时每次都要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话,你一定会输得很惨。
 
YT — 大众的整体判断往往蠢于个体的判断,当然要看是什么样的个体。不过,投资时保持随大流的心态是应该的,即使大众都是错的。当然最好是走在大流前面一小步!
 
 
但是什么是“正确”的思想呢?“是否符合事实”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但却充满问题。因为对于什么是“事实”,我们所感知到的“事实”与“客观事实”是否一致,人们又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在我看,一种现实的判断“正确”的方法就是是否“有用”——是否能帮助我们取得期望的目标。
 
YT — 没有绝对的“事实”,事实都是在思想的反映。是否能帮助我们取得期望的目标的实用主义是唯一可以实践的判断方法。
 
如果影响我们实现目标的主要是客观因素,比如我们是否能投资赚钱,那“正确”的思想,可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因为这就是对正确的定义:如果我们的思想能帮助我们赚钱的话,说明我们对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及其关系的理解是正确的。
 
YT — 标准应该是客观的,可衡量的。那就是结果。
 
如果影响我们实现目标的主要是主观因素,比如我们是否生活幸福的话,那“正确”的思想就未必需要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如果对上帝的信仰能使我们活得更充实、更长寿的话,那上帝是否“客观存在”,就是不相关的。
 
YT — 所以生活目标绝不是客观的事实。如果“上帝”,或者佛教有用,那就是“正确”的。
 
许多人,比如“愤青”们,往往忘记了“正确”的“目标性”,单纯地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套这个世界,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结果往往是改变不了世界,自己也欢乐不起来。
 
YT — 以“愤“为目的,其实是掩盖自己的盲目。 
 
要提高思想的正确性,一个方法是了解在哪些情况下,我们的判断容易出错,并在遇到这些情况时,特别小心。
 
 
容易出错的一种情况,是当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与我们原有经验不同的事物,使我们的前提/假设出错,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如果仅是限于欧亚大陆原生动物的话,你打赌不存在黑天鹅,是不会错的。但如果我们把范围扩大到包括澳洲大陆的话,那就有可能错了,因为那里确实存在黑天鹅。
 
YT — 达尔文的进化,适应论与无法预知的环境变异。。
 
相类似的,如果我们仅限于在中国内与中国人打交道的话,那你认为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中国文化就是世界最优秀文化的话,没有什么问题,不会对你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但如果你开始要和外界打交道的话,那你的这些思想就可能让你吃亏。
 
YT –如此事例比比皆是。我到过的,住过的几个国家,城市,人人都以为自己的城市是世界中心;其实都是井底之蛙。
 
另外,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一些原先可以不考虑的选择,现在可能变得可以考虑,而一些原先适合的选择,可能变得不适合。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前的60年代、70年代,社会环境要求我们服从/顺从。如果你在当时要特立独行的话,那你的生活会非常非常糟糕。而在今天,你的特立独行可能让你登上财富榜。
 
YT — 如出我口!!深有同感!!特立独行与否,取决于大环境的背景。特立独行只是一种“特质”,不是目的!
 
 
今天,中国所处的环境无疑是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思想判断出错的机会。但同时也为那些能认识到这些错误的人,提供了很多机会。
 
YT — 最能够适应的人,是要能够感受变化,走在变化的前面。大多数人是被迫的适应 – 被迫的下海,被迫的创业;有的人随大流 — 炒股,出国。能清楚看到机会,并主动抓到机会的很少。
 
 
思想正确的最大障碍是“自己”。对于很多主流/权威的错误观点,我们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实际上,我们对权威/官方的信任度已经很低,很多时候哪怕是真实的信息,我们都不敢相信。而我们真正难以防范的,是那些已经牢牢地盘据在我们思想中,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无可争辩的“准则”/“真理”的东西。
 
YT — 我叫它为“知识的傲慢”。我们是我们自己的知识的奴隶!我们很难跳出自己的经验,认识!
 
 
因此,思想正确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自我质疑”的精神,有意识地挑战自己。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包括(或者说特别是)自己认为最最不可能错的观念。而我对各种宗教/意识形态,抱有天生的警觉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思想系统通常是缺乏“自我质疑”/“自我否定”精神的。它们相信自己已掌握了“真理”,不相信/不承认会出错。
 
YT — 哲学最大的好处教会我们如何去反思,去挑剔自己的傲慢。它不会给我们什么结论,只给了一种思考的方法。
 
哲学本身没有啥,我认为它只是一种思维的操练而已 — 就像走围棋,打麻将,玩游戏给我们的操练一样。它不会使我们更高尚,更聪明,更有钱。它的神秘要归公于哲学家们枯燥的语言和低下的表达能力,以及翻译者更低级更枯燥的翻译水平。
 
可以做一个练习,写下10条你认为自己把握最大,最不可能出错的观点,然后逐条分析,为什么你认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你的依据是正确的。比如,你可能写“地球是圆的”。但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呢?你可能听老师这么说,但你怎么知道老师说的就是对呢?你可能从新闻上看到有人环球旅行成功,但你怎么他不是在吹牛呢?你可能看到从太空拍下的地球照片,但你怎么知道这些照片不是假的呢?实际上,对任何一条你都没有100%的把握。可是,在有这么多“地球是圆”的支持依据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看到一条质疑它的依据,而且我们也看不到那些提供地球是圆的依据的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所以我们有很大的把握说地球确实是圆的。
 
YT — 世界就是在挑战这些“常识”中进步。又比如平行线永不相交。所有科学都有一个无法推导的“公理”作为理论基石;对这些公理的挑战使我们越走越远。
 
 
我们比较能够有把握确实是“事实”的事物通常是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所谓“硬科学”领域。可一旦硬科学与价值观/世界观相接触的时候,争议就会增多,比如进化论。而一理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政治等软科学领域,那出于价值观/利益等原因,我们就不太那么有把握,哪些是“事实”,或符合“事实”的程度有多少了。
 
YT — 学习理科出生的的就有如此的"硬伤",叫客观唯物主义。客观唯物主义只能运用在自然界,一旦进入对人类社会的分析就漏洞百出。
 
 
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最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对于历史,尤其是近/当代历史的认识,对不同政治/经济思想的认识,对不同文化/国家的认识,是受到严格筛选和控制的。可以说是非常单一,非常不全面的,有很大的判断出错机会。而如果不改变出版/信息控制的话,这种情况是很难改变的。
 
YT — 深有体会。我们这一代都是我们的教育的产品,我们带着各种天生的,我们看不见的有色眼镜来理解世界。
 
 
阅读一些经典的哲学著作(千万不要读那些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标签来解说的哲学史教材),可以帮助你提高思考能力。你也许会觉得哲学家的命题很无聊,他们的答案也未必正确,但他们那种追根问底的精神和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多接触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不同观点,是提高思想正确性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对那些你觉得荒谬不堪,甚至是会让产生无名怒火的观点,要特别当心:你之所以感到愤怒,可能正是因为你找不到有力的证据来反驳它。但也要当心,不要仅仅因为它“不同”,而轻易地接受它。
 
YT –永远对任何知识保持敬畏。
 
虽然我们现在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海外的信息。但要注意,这些信息也是经过筛选的:怎样的信息/观念会流行、会传播,哪些书会被引进、翻译,也都有其原因。因此,对于年轻人,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建议出国学习几年,扩大自己的视野。如果不能留学的话,也强烈建议学好英文。因为英文信息的渠道相对要广阔许多,很多在国内也能获得。
 
YT — 在海外的几年,财富上没有什么增加;在视野,见识上的长进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也才有机会认识和了解过去的局限。
 
 
比如对于目前的爱国热潮,我们不妨可以问的一个问题是:到底什么是“国”?什么是“中国”?谁是“中国人”?
 
YT — 对目前狭隘的爱国主义应该有个反思。我们看韩国人的盲目自大很可笑,美国人有时看我们难道不是如此?
 
分类:杂文

美国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6)

9月 21, 2008 留下评论
自由鸟
 
在美国动用纳税人如此之大规模的资金来救市,似乎到现在反对的声音并不大,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美国人不是很喜欢打官司吗?怎么就没有人去控诉美国政府呢?美国政府怎么能这么轻易的使用纳税人的钱?7000亿,平均每个美国人要花上2000多块美金啊!
 
如果美国不救市,难道纳税人的损失真的更大?美国还是自由市场经济吗??
 
胡海
 
具体该怎么做,肯定会有争议,但这种救市行为本身,并不应该一味排斥的。如果不救,最后还是要美国国民来买单。现在救一下,最后可能损失少一点,也可能多一点,但至少速度上肯定是要缓一下。自由市场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从法律上讲,只要国会通过,是没有问题的。
 
YT
 
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多半没有投资在股市,或对股市不是太关心的人。。看看华尔街时报文章后面大家的评论就可以看到很多。
 
反对者远离权力的中心 –  在台上的多半跟金融界关系密切,所以听到的声音一边倒。
 
这样的救市,本身就是对财富从新瓜分的过程。
 
政府不愿意看到恶贯满盈,死期已近的金融界一下子就死翘翘了,其实是用勤劳人民的血在救市。就活的企业会更加不怕死,无恶不作。今天的救市是10年前一场政府救市埋下的炸弹引爆的 — 当时政府救了一个大机构,无形鼓励了以后大投行都拼命冒险。
分类:经济

公平

9月 21, 2008 留下评论

胡海 

一个基本的概念问题:什么叫"公平"?

从某种意义上讲,必然是有"不公平",才会有"交换",否则就不会有"交换"。就好比如果我认为"一个苹果"的价值,和"一块钱"的价值是完全一致的,
是"公平"的,那我就不会用一块钱去换一个公平。只有当我觉得一个苹果的价值要高于一块钱时,我才会愿意去交换。反过来,对卖苹果的人一样。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只要双方的交换是"自愿的",就可以认为是"公平"的。因为只有通过"交换",我们才能知道到底怎样的交换价格是"公平"的。因为我
们可以认为,大家自愿进行交换的价格,就是"公平"的。

"信用"的扩张,无疑是对经济有促进意义的,只是这种扩张适合的限度在哪里,需要不断探索。

YT 回答:

胡海兄,我想就公平再探讨一下。

我觉得,你说的固然是对的,但在一个社会里,有多少交换是“自愿”的?难道农民辛苦耕种一年的财富,才刚刚及的上一个华尔街精英工作上一个小时的财富?难道农民就那么自愿的那么贱卖自己的劳动?对于马克思来说,他认为一个小时的人类劳动所凝聚的价值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工人阶级要去造反。

我觉得,是社会的结构使得农民不得不“自愿”的交换自己的劳动,这样的社会结构造成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永远不会是公平的。

胡海 

你说的是有道理的。我只是想说,如果我们对于"公平"没有共同认可的标准和定义的话,是很难有讨论的结果的。

马克斯说应该以同样的"工作时"进行交换是公平的。但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时,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一样,那这种交换又是公平的吗?

你说农民辛苦工作一年的收入等于华尔街精英工作一个小时的收入不公平,但我也可以说是公平的,因为我可以说他们工作时间可能不一样,但创造的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怎么证明?华尔街精英的工资是市场给的;人家愿意出这些钱就说明市场认为你能创造这些财富。同样的,农民的收入也是市场给的,工作一年支付只有这些钱,说明认为你农民创造的价值只值这些。当然,你可以说市场的价格有失效的时候,或者说政府的干预搞乱了正常的价格信号。但这就要具体分析了,而不能单纯因为辛苦工作一年的收入等于别人工作一小时的收入,就认为是不公平的。

还是回到这句话,是否公平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公平"。

分类:杂文

美国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5)

9月 19, 2008 留下评论

政府救市的道德危机

9月19日星期五,布什政府宣布了大幅救市的措施:注入一个多Triilion(一百万美元的一百万倍)的美元收购所有银行坏账。

短期来看,这就象止血绷带绑在了已经开始血崩的美国金融体系,暂时止住了系统的彻底崩溃;长期来说,这些快速印出来的绿纸头是以国家的信用,纳税人的利益,后代偿债的负担以及美元的贬值为代价的。

从道德层面来说,政府救了胡乱贷款,住进本不属于他们的大别墅的屋主,救了早就赚的满钵的金融界精英们,但是变相的惩罚了老老实实,量力而行,把节约下来的储蓄存进银行的广大劳动阶层,惩罚了不肯胡乱冒险的投资者。

如此造成的道德危机将对整个社会造成深远的恶劣影响:谁还会老老实实的把钱放进银行里贬值?

分类:经济

美国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4)

9月 19, 2008 2 条评论

信用过度扩张及原因

美国信用过度的扩张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个原因会越来越多地困扰交换游戏的现象:分配的不均。因为交换的本质就不是公平的,时间一长,财富就会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两手空空, 没东西交换, 这样,交换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美国中产阶级占社会大多数;家庭年收入大约在5-6万美元之间,刚好应付每天吃住穿和日常费用。生活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也不在少数;如果国家提供足够的廉价房,这次危机也许会推迟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

但美国选择了另外一条信用扩张之路。 美国的中产,从生产效益和水平并不可能比中国高出许多, 却大多数人开着2-3辆的小车大车,住的是2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就在于制度上,给每个中产阶级开出一张的信用支票。用一些简单的计算可以估计,美国中产从“信用“中得到这张信用支票大约每人有20万到30万美元。这张支票大约代表美国人工作30年可以存下的积蓄。

而全世界人民都在为美国人民这张30万美元的支票无偿的服务,而这张支票的票面也越吹越大,直到这张支票的偿还能力变得可疑为止。于是我们今天看到了一场完美的金融风暴。

将来

我深信,这场金融风暴虽然不足以影响资本主义, 但却一定会从根本上动荡资本主义根基的信用制度。 那张大空头支票会大幅贬值;美国金融霸主地位会深深地动摇,取而代之的是由美,欧盟,中国,苏联等领头的俱乐部形式的局面。美国的消费能力不会再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的傲慢和霸气也将会最终成为历史。

另一方面,金融风暴对经济秩序的从新洗牌,就如山火过后的原野,有会出现新的动力和生机。会有更强生命力的经济规则或现象出现,引领下一波的资本主义发展。美国金融业会被从新定法,实行更严格的管理。这其实对社会长期发展必是一件好事。

而过度扩张的信用会被打回原形,美国人民也会被迫开始像中国人民一样,节俭持家,量力度日。

要说的是,在一个信用扩张的时期(中国现在正在此阶段),独善其身的节俭并非持家之道。有道是,法不责众;当一个社会都可以借贷生存,盲目的储蓄只会导致购买力贬值;这一波风暴倒下的是冲在前面的一批冒险家,量力而出的消费模式我相信是最合适的策略。

分类:经济

美国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3)

9月 19, 2008 留下评论
救市努力

美联储和财政部都认为危机的根源是房价一直下跌 –只要止住跌势,就可以救市。 所以,他们的手段是努力提升房价。 正是这样是一种错误,不够深入的分析指导下的救市行动,是使他们的努力一直在 适得其反的原因。
他们一边狂印美钞救济各”受灾单位“,一边企图减少房贷利息来增加购买力。他们体会 “抢险抗洪“的精神, 四处堵住窟窿以防崩溃, 一边又是引水截流。无奈错误的分析,使他们深深陷入被动,洪水越来越大。房价如跳水的动作, 现在仍是直线下滑。
危机根源/分工和交换
其实,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指出,今天的危机是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 曾经有几本很著名的书分析资本主义在美国成功地秘诀, 有的认为是极其有效的土地私有化,有的归结为地理因素(偏安一角,躲过二战, 还有的认为是枪炮,工业革命的结果。这些分析当然各有各的道理的一面。
_______
如果我们回到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在几百年前做出的分析,那么经济的本质应该只有2个:分工和交换。 有了分工才有了 提高创造财富的效率的可能; 而顺利的交换才使分工可以持续。
如果你足够细心, 可以发现交换从来没有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公平。为了分工可以继续,就必须有持续的的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是不公平的,只须要能够像水流一样循环不息;公平从来就不是交换的基础。而货币则是交换的载体,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交换。
如果马克思熟读了上述文字, 他也许要考虑重写他的资本论。我相信他受了太多黑格尔等人辨证唯物主义的毒害,而每有仔细看清亚当斯密到底想说些什么。 马克思想要的公平,一开始 就不存在。
_______
如果一群人各有各自的工作, 为了让他们的工作能顺利交换, 我们可以给他们每人发些没有价值的纸, 来代表交换的价值,就是钱。许多金融书上强调了黄金是如此如此有效的货币,现在也有理论说美元倒了,要回到黄金货币,我看都是 书读多了中毒所至。
世界上没有哪一条定理可以证明世界上的黄金储量刚刚好就等于世界金融需要的货币量;黄金的真实价值和某些小岛上用居民用贝壳来装饰自己的民族的的贝壳没有多大的区别。黄金本身,与其他商品并无任何区别。
_______
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归功于 纸币的供应虽然时多时少,但总是及时保证了交换持续顺利地进行。
 
上世纪美国初期的土地私有化运动,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如果大家都没有东西可以交换,每个人都分给一块自己脚下的土地可以自由交换,这样水流就顺畅起来。拉美等国家土地私有搞得不三不四,中国现在也有这样的问题, 都有不良循坏的隐患。
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大家土地该买的买,该卖的卖,尘埃落定后,许多刚工作的年轻人发现手头上现有可交换的东西几乎为零,这种交换的游戏又没法玩了。 有聪明人想出了好主意,出卖“将来工作的回报“, 于是信用制度产生了,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交换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我相信土地私有制和信用制,以及其他有利于交换顺利进行的游戏规则被不断引进,推动着资本主义发展, 直到到上个世纪末,资本主义曾出现停滞的趋势。进入这个世纪来,全球化引进了其他落后的国家加入这个交换游戏, 而信息化,金融创新使美国继续成为金融游戏的领头羊。
分类:经济

美国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2)

9月 19, 2008 留下评论

表面原因

目前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分析, 无非几样:表面一点的, 雷蒙倒闭, 两房收归国有, AIG 被救,摩根等贱价卖身自救。然后是许多人放贷无法偿还,引起这些 贷款资产在上述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大量冲减;Hedge Found从一次次成功的卖空中大量获利, 于是有充足的资金打压运行正常的投资银行,使其评级降低,贷款利息成本快速上升, 无法应付短期现金流。

有人抱怨新的会计规则要求按“市场”价算贷款入账的合理价值- — 而当大银行破产,被迫贱价出售资产时,市场上所有贷款被新的“市价”冲减,加速雪崩的“重量和速度”。
还有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叫“CDS“ 的信用社衍生交换物,在这几年突然扩张到50多个Trillion (1百万的一百万倍)。 这是一种类似保险的衍生金融证卷, 被保险的就是那些巨毒的房屋贷款资产。一旦贷款无法收回, 担保人要求赔付,AIG一类的公司一下子账面上全部体现大量负数。

而现在,房屋,信用卡,商业被贷出的钱的估价,从前的每一美元价值80角,到了两三毛;而拥有大量如此贷款就作为账面资本家负债的银行,早已是资不抵债。比如雷蒙, 借代比30倍;也就是说, 每一元的股东权益,就有30元如此的帐面贷款,假设 贷款估值20角每美元,就有24元的负债 — 也就是说雷蒙按帐面 每一美元股东权益已负债23美元。
这是从“拍掌“这种 最表面的层面看这次风暴的。

关于估价问题

尽管我们今天发展出多如牛毛的公式,理论来计算公司或证卷的价值,估价从来就不是一门科学。估价体现出来的,正是经济学中心理和市场相互作用的情景。

比如,你借给了你不幸的邻居500元钱。现在,你要估计一下这钱还能值多少,以便你了解你到底有多少钱。如果你的邻居有固定工作,只是临时需要周转,你的500元大约还是五百元。而如果他今天出门出了车祸,又或者跟老婆吵了一架,你的500元估计就要打个折扣。这个折扣到底多大,每个人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现在,如果你要像上市公司一样如实汇报资产,你得非常仔细的观察你的邻居的一举一动:他看起来面色铁青;他告诉我他刚加了工资。。。

你可以想象,即使你穷尽天下所有的数学模型,只有等到你的邻居还给你钱的一天,你才能真正知道这借出的500元值多少。

一样的,对公司的股票,债卷的估算,是一道心理题,而不是数学题。你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只有死路一条。

在今天的华尔街,房屋贷款每一美元只值到了20毛钱;对这些资产进行保险 (CDS)的价格相对的冲到天上。就这样,从市场到人们心理,在从人们心理到市场,一种恶性循环形成并把本来还有一定价值的贷款贬的一文不值。

分类:经济